首页>>

李心草案:舆情长尾导致事件再引热议

2020-09-25 15:08:33 来源:微信@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舆情综述

2020年9月21日,李心草坠江死亡案在云南昆明依法公开宣判,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人罗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判令罗秉乾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美莲经济损失人民币63257元。庭审结束后宣判后,李心草母亲向媒体表示并不满意判决结果表示将依法提起上诉,继续追究其余二人的刑事责任。

李心草案的司法判断表明该案告一段落,在给予涉案各方一个来自一审法院的专业认定的同时,也通过司法公开的制度安排,为社会公众详尽呈现和梳理了焦点个案的来龙去脉,试图通过对证据和事实复盘从客观的角度回应舆论关注。但从李心草母亲的“上诉”决定及网民的反馈来看,舆论仍在发酵,许多疑问未得到解答,网民情绪尚未平息。

事发时监控画面 来源:央视新闻

舆情梳理与反馈

从2019年10月12日至2020年9月22日,李心草案持续保持较高关注,分别在2019年10月案件调查初始阶段、2020年8月“嫌疑人”被提起公诉、2020年9月开庭前后引起广泛关注。一审判决相关报道经媒体转发后,舆情快速蔓延。截至2020年9月22日,微博话题#李心草案宣判#阅读量达3.4亿次。

图片来源:微博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李心草案整体信息报道量走势较为波折,其中,在9月21日审判当日达到波峰。

舆情走势图(来源:众云)

【部分舆论观点摘编】

人民日报#人民微评#:用法治给李心草家人一个交代。一株“小草”被莫名折断,带给亲人的是哀恸,带给公众的是困惑。不能让鲜活生命不明不白地离去。法治时代,让公正调查给出答案,让法律裁决抚慰人心。

图片来源:微博

澎湃新闻:的确,最终审理认定的事实,和公众从“抽耳光”等视频片断中做出的脑补,有一定的落差,但司法判决就应该对事实负责,不是为了迎合口水、迎合点击率、迎合公众脱离案件证据的想象。公众有权质疑,司法机关也需要积极回应,但是,回应不是一味迎合,而是用严谨的调查、公开的程序、扎实的证据来证明是与非、对与错、存在与不存在、彼罪与此罪、罪轻与罪重。舆论的监督不能够越俎代庖,那只会形成“舆论审判”,走向法治的反面。



高频词(来源:知微)

在审判结果发布之后,引发网民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调查视频显示李心草的跳江溺亡与其过度饮酒有直接原因,跟罗秉乾没有必然联系,法院的判决结果是公正的;也有网友观点对罗秉乾的种种行为表示质疑,并提出“受害人为什么会冲出酒吧、坠江而死,这才是判断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关键”。

舆情应对点评

“李心草案”从发生至今,时间已长达一年,但审判结果仍引起舆论关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当初舆情处置不力而留下了舆情长尾。

纵观此案,最初当地警方在未深入调查、尸体尚未找到的情况下,就认定了四人“相约跳江”、唯独李心草“醉酒自杀”的结论,到后来变为“醉酒死亡”、“意外事件”(落水溺亡)。直至被害人家属微博求助、发布李心草坠江前在酒吧中“2分46秒”的监控视频点燃舆情,媒体介入,事件走向才发生了变化。

2019年10月14日,昆明市公安局在案发一个多月之后,公布了李心草落水死亡最新调查情况,决定提级对李心草的死亡立案,并强调一定公正执法、一查到底。“李心草案”一审公开宣判后,昆明市有关办案机关也公开就广大网民关注的涉案其他问题,进行一一回应。并对盘龙公安分局及分局指挥中心、刑侦大队、鼓楼派出所等部门在案件前期处置、执法办案工作中存在履职不到位、执法行为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进行调查,依照党纪党规和相关规定对16名民警进行问责处理,该案最终走在了正确的法治轨道上。



来源:微信@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责任编辑:牛小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